被“VAR”放大的争议:越位“体毛级”划线,正在杀死比赛的激情?
自VAR(视频助理裁判)技术全面引入足球比赛以来,其初衷是“最大限度地减少明显和清晰的判罚错误”。然而,在实践中,尤其是在越位判罚上,VAR似乎正走向另一个极端。借助像素级的划线技术,裁判们如今能够分辨出球员身体上“体毛级”的越位位置。这种对规则的“极限”执行,虽然在理论上保证了判罚的精确性,却也引发了越来越大的争议:这种吹毛求疵的判罚,是否正在杀死足球比赛的流畅性和进球带来的瞬间激情?足球杯赛半决赛精彩,回顾晋级之路的艰辛,点击观看。
当一个精彩的进球发生后,球员和球迷的庆祝动作戛然而止,全场陷入长达数分钟的、令人焦虑的等待,只为看到屏幕上划出那条区分毫米之差的红蓝线——这已成为现代足球的常态。当最终判罚结果显示,进攻球员的肩膀、脚尖甚至腋窝因为一个几乎无法用肉眼分辨的距离而越位时,带来的往往不是对判罚公正的信服,而是对技术过度介入的沮丧和无力感。
批评者认为,这种“体毛级”越位判罚,违背了越位规则设立的初衷。越位规则本是为了防止进攻球员在对方半场“偷猎”,以获得明显的不公平优势。而一个肩膀探出几毫米的“优势”,在实际比赛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为了追求这种极致的、但无实际意义的精确,而牺牲了比赛的流畅性和球迷的情感体验,是一种得不偿失。进球是足球的灵魂,而VAR的过度介入,正在让庆祝进球变成一件需要“延迟满足”甚至可能“空欢喜一场”的痛苦过程,足球最高荣誉决赛高光,重温夺冠瞬间的狂喜,点击播放。
此外,“体毛级”划线本身也并非绝对客观。划线的起始帧选择、划线点的确定,都存在人为操作的空间,这使得所谓的“精确”也蒙上了一层主观色彩。
为了应对这一争议,足球规则制定者们也在不断探索解决方案。前阿森纳主帅温格提出的“进攻球员身体任何可以进球的部位,只要与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的身体有重合,就不算越位”的“日之出”方案,获得了广泛讨论。这一方案旨在鼓励进攻,将“疑点利益”更多地给予进攻方,足球小组赛回顾,分析各队表现与战术,点击查看。
VAR技术的存在有其必要性,它确实纠正了许多“世纪冤案”。但如何在利用其优势的同时,避免其对比赛的“过度肢解”,是国际足球理事会(IFAB)必须解决的难题。否则,当球迷对每一个进球的第一反应不再是欢呼,而是下意识地望向裁判和屏幕时,足球这项运动最原始的魅力,或许就已经被冰冷的技术所侵蚀。